庄不弃往这豆浆里加了一点盐,然后喝起来。我看着有点纳闷,问道:“这豆浆怎么还能喝咸的啊?”庄不弃说道:“豆浆当然得喝咸的啊,难道还有甜的豆浆不成?”这个问题让我有点疑惑了,豆浆怎么可能会有咸的?不过我并没有在这种细节上矫情,这国营早餐的包子发得很好,用的是酵母发的,不是用苏打粉发的,虽然卖相上要差上一点,但是这口感上面,却是强了许多倍。里面的肉也是很香,我了解了一下,这应该是当地的三元猪,隆秋两头乌的肉。跟凡俗世界二三十年前一样,这时候的猪肉那才叫一个好吃啊。等到后来,再吃猪肉,没有鲜味,却只有一股子腥味,真心不好吃。我之前觉得这是人因为吃惯了嘴,口味变刁了,可是现在再吃这肉包子里的肉,却发现还是一贯的好吃。这也就说明了其实人的口味却是并没有变的,变的是肉味。吃完了之后,庄不弃又领着我去县里的图书馆转了转。这县里的图书馆放着县志,而且这县志各个朝代的版本都有。我们这一次来县里的目的就是来查资料的,为的就是研究清楚这田螺姑娘的真正来历。县图书馆里,许多人都站在那里看书。看得出来这个年代,人们身上都有着一种欣欣向荣的气质。这种气质,二三十年以后,人们身上就少了许多。估计这也是因为这年代正好是万象更新,十年的沉寂,把人们压抑得不行,现在终于有了一个缓和期,大家都憋足了劲头想要往上飞翔。我来到县志馆里,借阅了这隆秋县最早的县志,这县志是在宋朝的时候写下来,这隆秋县虽然是个小县,但是历史却很悠久,从先秦的时候就设了县治。这一翻县志,我发现了一条关于石兰村的记载。石兰村,县二十都所在也,有河曰灵水,灵水之中产螺……石兰村女石氏,女贞不字,黄巢军犯境,女为乱军所迫,投灵水而亡。后封灵水水神,设水神庙,香火众,善男信女求子多往。……这一条记载竟然还真是跟田螺姑娘相关的,而且这说得很清楚,原来是有一个烈女,投河而死,被封水神。而且这灵水水神还有庙。大家都觉得这灵水水神是可以帮着人们多生孩子的,所以拿这水神当成送子观音一般。看上去这灵水水神应该就是这田螺姑娘。我突然有点明白了,这田螺姑娘之所以会拥有灵力,应该跟香火有关。香火可以将斗气转化为灵力吗?如果是这样的话,那这转化的机制是什么呢?难道是说信仰之力吗?需要建一个庙,受香火,然后才能得到灵力?可是这重离界应该也有很多庙吧,为什么只有这田螺姑娘身上有灵气呢?看来这并不简单。我又翻了几本县志,发现这灵水水神的记载一直都有,当然都是后人抄前人的,这县志一向都有这种传承性。我看了一篇又一篇,比较来比较去,也看不出什么端倪来。最后干脆不看了,出了图书馆,重新来到这大街之上。这年代的县城其实也只有一条主要街道。次要街道沿着主街道往外延伸。沿着这主要街道走了走,扑面而来的全都是八十年代初的这种穿着打扮。街上最时髦的姑娘,也就穿白色的确良的衬衫,甚至都不是短袖,裙子也很长,一直到脚踝,但是就这已经是很抢眼了。男人们身上全都是挎篮背心,太阳把他们的身上晒出一个明显的背心印来。这让我想到了老陆,当初老陆就喜欢穿白色的挎篮背心,看上去就跟一个废柴大叔没什么两样。我的目光在大街上每个人身上扫过,突然看到了街边上的一家卖冰棍的小摊。当初卖冰棍,都是用一个木头箱子,里面放上棉被,再在里面放上冰棍儿。这勾起了我童年的满满回忆,我决定不想那些田螺姑娘的事情,而是先体会一下童年的感觉。第1370章 卖冰棍的男孩到了这冰棍小摊上,我买了两根。白糖的五分,赤豆的一毛。便宜,实在太便宜了。可是当付钱的时候就有点尴尬了,因为找不开。我拿出来的是一张大团结,也就是十块钱,可是这冰棍小摊,我估计一共上货就上十块钱不到的货。